媒体好评,来加强受众的印象。
说白了,这就是平媒版的“求关注”。
为了抬高自己,有些制片厂不惜采取一些过火的举动,结果往往引起争议。
比如今年的《醉乡民谣》,在《纽约时报》上打整版广告,鼓吹自己是“本年度最佳电影”;
而《为奴十二载》一款“供您参考”的海报上,印着“是时候了”,也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绑架评委的道德感。
与此同时,《达拉斯买家俱乐部》的广告则耐人寻味的多‘电影交给电影,电影让政治走开!’
还有直接针对有投票权的学院成员的举动,比如将介绍作品的相关图文资料塞满评委的邮箱,甚至,他们还会在评委们的日常活动场所贴满电影海报!
以上这些只能算是最普通的公关策略,基本上每个制片厂都是这么干的。
除此之外,还要抹黑对手,也就是黑公关!
《华尔街之狼》和《蓝色茉莉》这两部电影几乎可以宣布告别奥斯卡,前者是因为内容,后者则因为导演品行。
肯定是其他制片厂的抹黑!
《为奴十二年》成了其它所有有机会提名电影的公敌——太强势了,几乎引领了颁奖季!
它的出品公司,福斯探照灯一项具备挑选剧本的眼光,成功推选出《平民窟的百万富翁》《阳光小美女》《朱诺》《黑天鹅》包括今年的《为奴十二年》
早特么让人不爽了!
凭什么你那么牛逼?
于是,一系列报道出现在报纸还有互联网上。
“无比政治正确的种族片充满了控诉与简化,并且我特别特别不喜欢将暴力的镜头画面直接呈现出来,这是对观众的一种不尊重乃至是侮辱…”
“蹩脚电影之所以充斥着暴力,是因为导演没有能力借助朴素而节制的手法表达强烈的情感,如果这样的电影能拿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,评委们简直瞎了眼!”
“典型的主旋律电影,视觉冲击与情感体验上做得尤其好,比二流货色《白宫管家》不知道优秀多少,但整体上缺乏个性,更像一部为颁奖季订制的电影,而不是导演的个人作品。”
类似的评论以及语调在金球奖结束之后,充斥整个网络。
尤其他的导演史蒂夫·麦奎因是一位黑人,公开宣称‘如果奥巴马出生在一百年前的美国,他的境遇也会像所罗门·诺瑟普一样!’
原本这样的言论绝对可以给影片加分,可惜奥黑这段时间太忙了,忙着医改、同性恋平法,压根没空关注什么《为奴十二年》
史蒂夫·麦奎因这么说起到的效果很差,被人诟病绑架奥斯卡!
反观沈临和比尔,完全按照之前制定的冲奖策略,一步步稳扎稳打,从来不会无的放矢。
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会接受评委的认可!
随着三大工会奖的入手,沈临可以断定,这一届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绝对属于《达拉斯买家俱乐部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