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故事本身更像个市井传说,其中想象出来的,夸大出来的,甚至是以讹传讹的痕迹颇多,常嗣庭最初也只是当个酒桌上的故事在听。偏巧给他讲故事的朋友,恰好认识那个老汉,再加上酒席宴上,大家已喝的半醉,自然有人和常嗣庭的朋友对这件事的真实性争辩起来,最后大家一致决定,第二天去那老汉家看看,到底是真是假。
第二天这一去,常嗣庭终于明白,这件事并不简单。
常嗣庭虽然常家的东西学得不多,但颇有些市井阅历,看人看得极准,这也许就是常家遗传的直觉吧?见到那老汉的第一面,常嗣庭就明白他根本就不是一个说谎的人。而且这件事,老汉的妻女都可以作证,老汉失踪后,坊里的里正也来过,前因后果更都清楚。最主要的是,老汉床都下不了,没有人帮忙,又如何能自己跑出去?
但要让常嗣庭相信,老汉让人背到了几千里外的成都路眉山,那也绝不可能。且不说天底下有没有这种道法,黑衣人为什么不把老汉带到临安左近的寺院,而要跑去成都?而这一趟的大动干戈,只是为了满足一下老汉敬佛的心愿?可老汉恐怕之前压根儿不知道有这么个东来寺。这绝对不合常理,而那两个黑衣人做下这奇局,也一定有他的道理。
黑衣人所用的手段,一定是某种闻所未闻的幻术。老汉木讷,又信神道,容易被幻术迷惑,也许老汉根本就没有离开临安城,只是被黑衣人在左近的僻静处藏了几天。这么一想,常嗣庭的好奇心被激发了起来,索性在临安住了些日子,四处走访打探。
但出乎常嗣庭意料的是,根本没有那两个黑衣人的消息,好像那两个人从来没有在临安出现过。巧的是,常嗣庭在临安城外的小孤山,又意外的听到了一个故事。
小孤山下有个小村,坐落在山坳深处,非常的偏僻,仅有一条小路与外界相通,村中却有一个悬壶济世的医生,非常的有名。这医生姓张,学成问诊、配药救人已经有四十多年。小孤山后有条小路通往一个叫落丘山的地方,落丘山不高,但异常的险峻,林木繁盛,百多年来没什么人迹。
但这个地方却生有不少奇珍异草,是张医生常常去采药的地方。他几乎每个月月末都带着小童上山,循着樵夫开出的小路进入落丘山深处,每次也都要在山上呆上几天,两个药篓装满才会下来,如此也有十几年了。
可就在大约临安老汉出事前的三个月左右,张医生带着童子上山采药,没想到只过了两天,童子一个人跑了回来,告诉村民张医生在落丘山中被一阵怪雾所吞,找不到了。
张医生在村里声望很高,听童子这么一说,几十个村民放下手上的活计,跟着童子上山找人。可山前山后,大路小径都找遍了,连个人影也没见。后来,在离童子说的怪雾出现的地方不远处,村人们找到了张医生的背篓。
那地方四周都是峭壁,小路也到了尽头,而且地面湿滑,一个村民脚下一滑,险些就掉进山涧里。大家猜测,一定是山上起了大雾,张医生辨不清方向,摸索着走时,不小心跌落到了旁边的山涧里,只留下了一个背篓。
可那山涧深不见底,崖壁异常的光滑,很难顺崖壁攀下去,而且,崖底有一条溪水,当时正是涨水的季节,水势湍急,从外面也很难进入。
大家失望的返回了村里,因为张医生孑然一身,家里除了那个早年收留的童子,再没有其他的亲人,大家就开始自发的给张医生搭建灵堂,张罗后事。
哪里想到,灵堂还没搭好,张医生自己走回了村里,而看他的衣服干净整洁,精神也很是矍铄,哪里像是曾经困在山里,经历百般艰险走回来的?大家又惊又喜,连忙问张医生是如何脱得险。
张医生只是淡淡的说了几句,大致是那天他在山上碰到大雾,辨不清路径,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,忽然从雾中走出了两个黑衣人,看上去比平常人略高大一些,面目清秀,也就二十多岁的样子。
两个年轻人告诉张医生,附近山里住着一位得道的高人,也有起死回生的本事,听说了张医生的名气,派他俩来请张医生过去切磋一下。没想到在这大雾里碰到。此时道路难行,张医生年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