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了一个好字,卢太太十分高兴,还赏了李媒婆一个大红包,李媒婆也不客气,接了红包就揣怀里,然后一群人就坐下商量文定之日。
夏家还在守丧,不能大婚,但纳吉过大礼还是行的,至于大婚,就要等到夏家大少爷丧满期间,也就是一年半后。
对于这事,卢家人已经不介意了,只要女儿能嫁出去,早嫁一年,晚嫁一年,都无所谓。
再说了,夏家大少爷年纪还小,就是等到后年,也才十七岁,正是好时候,至于卢家姑娘,卢太太正想趁这段时间教女儿一些大家闺秀的礼仪。
夏家是书香门第,夏二太太也是书香门第出身,夏家的人最看重礼仪,而她女儿一点儿也不懂礼仪,这要是进了夏家的门,还不得闹出笑话来。
虽说夏家同意,她女儿进门就分家,可是一家人也得在一起过几日吧,还有这过年过节的,都要在一起聚一聚吧。
总之,卢太太担心女儿去了夏家后,会因为不懂礼而出洋相,导致被公公婆婆嫌弃。
所以,卢太太并没有因为婚事安排在一年半后而心生不满,反而心里还松了一口气。
等夏梓晗和李媒婆一走,卢太太就把女儿叫到跟前来,耳提面命,好好教导了一番。
次日,又托人请了一个懂大户人家规矩的老嬷嬷回来,教导女儿一些规矩。
当然,这些事,夏梓晗都不知道。
夏梓晗出了卢家后,就和李媒婆一起去了夏家,把换来的卢家姑娘的庚贴,交给了夏二太太收起来。
夏二太太看着庚贴,脸上都有了一层铮亮的光泽,她忙吩咐身边丫鬟,塞了一个大红包给李媒婆,“李媒婆,今儿个幸苦你了。”
“不幸苦,这可是我们应该做的。”
然后,就说起了文定之日,让夏二太太提前准备。
等李媒婆走了后,夏二太太又跟夏梓晗道谢,夏梓晗笑道,“能为父亲母亲分忧解愁,是身为子女的我该做的,母亲就不必客气。”
话虽这么说,但夏二太太还是很感激夏梓晗。
等夏二太太放好了卢姑娘的庚贴后,夏梓晗就跟夏二太太坐在热炕上,说起了给夏梓江分家的事。
“这分家,以后他们住哪儿,父亲母亲可想好了?还有,夏梓江是家里的嫡长子,按理来说,家里的产业,他要分走一大半,可你们本身家底子就薄,要被他分走一大半,这样一来,你们就得拮据了。”
虽说能把夏梓江那个败家子分走后,夏二太太也十分愿意,可一提到分家,夏二太太也犯愁。
夏世明被净身出户,手里头一点儿产业也没有,夏家现在的一些家产,也就是她的陪嫁和夏梓晗给的一些产业。
她的陪嫁,那是她娘家陪送过来的,是要留给她儿女成亲时用的,不可能分给夏梓江,而夏梓晗给的三个铺子,那是为了减轻夏世明的负担,特意送给夏家养家的产业,可就这些东西,至今都还瞒着夏世明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