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范华银先生的书稿《蜀中木兰·韩娥传奇》,早在半年前我就认真拜读。
范先生邀我写序,盛情难却,值此书稿付梓前夕,仅将思考所得录之为文。
现就与本书有关的几个历史背景和常识问题作简要陈述,期能有助于读者分享这部作品,看一看作者是如何将原本只有一百多字的历史人物故事,演绎为对大夏国历史风云和巾帼英雄传奇人生的宏大叙事。
一、本书性质问题
《蜀中木兰·韩娥传奇》是一部以元末明初蜀中女子韩娥改扮男装,几经辗转,投身明玉珍大夏国军队,参与抗击元朝统治的传奇经历为主要内容的历史小说。
梁启超先生指出:“历史小说者,专以历史上事实为材料,而用演义体叙述之。
盖读正史则易生厌,读演义则易生感。”
(参见《中国之唯一文学报(新小说)》,《新民丛报》第十四号,1902年。
)如以此论断衡量,本书正好符合了历史小说的特征。
通观本书对历史材料的采择,大量参考了现有历史文献和今人相关研究成果;而在演义体裁的运用上,无疑又吸取了中国古典小说章回体的精髓。
翻阅目录即可发现,本书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,将作品划分为五十八章,即五十八回,每回之前,借鉴传统章回小说的模式,多以对偶的句式做回目,起提示本回内容的作用。
每回之下,设有若干目,每目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。
作品以今人视角,取章回体小说体裁来演绎古代巾帼英雄的一生传奇,本身就值得期待。
二、本书史料问题
本书所塑造的“蜀中木兰”
形象,是依据历史真实人物韩娥的传奇故事演绎而成的。
韩娥的原型始载《明史》,全文加上标点,共107字:“贞女韩氏,保宁人。
元末明玉珍据蜀,贞女虑见掠,伪为男子服,混迹民间。
既而被驱入伍,转战七年,人莫知其处女也。
后从玉珍破云南还,遇其叔父赎归成都,始改装而行,同时从军者莫不惊异。
洪武四年嫁为尹氏妇。
成都人以韩贞女称。”
(参见《明史》卷三百一《列女传一》,中华书局,1974年标点本,第7693页。
)
成书于清康乾之世的《明史》,共记录有265个忠孝、节烈妇女的故事,这些人物在明代被誉为“贞女”
,韩娥排在全国贞女的第九位。
在《明史》编修之前,韩娥的事迹早已通过刘惟德撰的《韩娥传》而得到传播。
刘惟德,明初人,籍贯、生卒年、仕履情况不详,仅知他曾经于永乐七年(1409年)十二月使蜀,在成都听韩娥的堂弟韩太和讲述韩娥的传奇事迹,令他深受感动,故回南京朝廷后即撰写了这篇《韩娥传》。
刘惟德以明初人记明初事,出自他笔下的人物故事应该是真实可信的。
《韩娥传》后被杨升庵收入《全蜀艺文志》,于嘉靖年间刻印发行,从此这一故事广为传颂。
《明史·列女传》所记述的贞女韩娥的生平事迹,将嫁“马氏”
误为“尹氏”
,讳言韩娥的家世;对其从军后随万户王起岩征战云南,返自叙南,在成都与叔父韩立相认,后嫁归戍士马复宗等事迹,语焉不详;另外对蜀王召见的事迹也省略不记。
《明史》所记述的故事虽然有这些缺陷,但是影响却远在《韩娥传》之上。
需要提及的是,韩娥在明代不仅以“韩贞女”
扬名于世,而且还有人将其比作历史上的巾帼英雄——花木兰。
如明嘉靖甲辰(1544年)进士陈士元,在其《名疑》一书中引《余冬序录》云:“国初,保宁韩贞女,伪为男子服,从军征云南,可比古之木兰。”
(参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。
...
一次意外,身为有夫之妇的岑乔睡了一个神秘男人。对方姓名不详,职业不详,婚配不详。却总在她最狼狈的时候对她施以援手。什么?这男人根本不是她以为的普通男人!而是北城鼎鼎有名的商临钧。传说,这个权势滔天的男人婚配数次传说,他育有一子传说,他还是性冷淡重症患者。靠,谁说他是性冷淡的?分明就是个扮猪吃老虎的禽兽!不,这家伙根本就是性上瘾。...
新书上传,书名崩殂,书号2493270,依旧是末日流,这次打算写三或四部曲,谢谢大家支持。蹉跎上架后也终于有了第一个QQ群欢迎大家加入,讨论与蹉跎有关的一切事项一群号码4513541二群号码38793308...
七月半我和亮子捡了个催命红包,从那以后我每天晚上都会梦到一个穿红衣服的女人来找我,算命先生说,这是怨鬼找替身,我们捡的钱便是买命钱,买人生最后一段路的钱...
他是冷氏财团第一继承人,霸道狂狷,翻手云雨。而她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学生,性格单纯,身家清白。一场意外,让十八岁的她失了身,从此被掳进他的生命。一次偏差,让桀骜自持的他落入情网,从此喜怒随她浮沉。我真的不是你未婚妻。董幺幺惊恐的大眼中满是迷茫。装得还真像,不过说什么都没用,你将被软禁一段时间,直到男人的声音顿了下,紧接着换成布料撕破的声音。男人再次捏起董幺幺小巧的下巴,依旧是那张毫无表情的脸,直到,你怀上孩子。迷离的身世,庞大的世家,阴谋诡计,何去何从?平凡少女VS霸道总裁,从错囚开始,走向致命吸引...
绑定签到系统,不同作战环境,获得不同的兵王技能,陈凌默默签到三年,成为全球特种作战之父!...